真空采集管采用真空技术,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。在采血时,采血针一端刺入静脉,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的胶塞,血液在负压的作用下自动流入管内,实现静脉血样的自动、定量采集。
真空采集管的使用注意事项涵盖采血前、中、后全流程,需重点关注管体状态、操作规范、样本保存与运输等关键环节,具体如下:
一、采血前检查
有效期与完整性
严格检查采血管是否在有效期内,过期管可能因添加剂失效或内毒素积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。
确认管体无破损、裂缝,标签完整且信息清晰(如患者姓名、采血项目、颜色标识等)。
若发现管内有异物、沉淀物或标签模糊,禁止使用。
患者信息核对
核对患者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病历号等信息,确保与医嘱一致。
了解患者饮食、用药史(如抗凝药),避免影响检测结果(如血糖检测需避免溶血)。
采血部位选择
成人优先选择肘正中静脉、贵要静脉等粗大、充盈的血管,避免在皮肤破损、感染或淤血处采血。
婴幼儿可选用足跟或头颈静脉,穿刺时需固定肢体防止晃动。
二、采血中操作
无菌原则
操作者需洗手、戴口罩和帽子,穿刺部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,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5厘米,待干燥后穿刺。
避免采血针重复使用,防止交叉感染。
采血顺序与混匀
多管采血顺序:
血培养瓶→无抗凝剂血清管→枸橼酸钠抗凝管(如凝血试验)→其他抗凝剂管(如肝素管、EDTA管)。
避免因顺序错误导致添加剂交叉污染或检测误差。
混匀要求:
抗凝管(如EDTA管、肝素管)需立即颠倒混匀5-8次,防止血液凝固。
促凝管(如橘红色头盖管)抽血后颠倒混匀5-8次,室温低时可放37℃水浴10-20分钟。
采血过程观察
保持针头稳定,避免晃动导致溶血或采血量不足。
若采血针头橡皮破损导致血液外溢,需先用吸附材料处理溢血,再消毒。
采血完成后,先拔出针头,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3-5分钟,避免揉搓以防皮下淤血。
三、采血后处理
样本标记与保存
立即在采血管上贴专用标本条码,注明患者信息、采血时间、项目等,禁止使用胶布缠绕。
血样需在2小时内送检,时间越短影响因素越少。
特殊样本保存:
血糖检测需冷藏保存,避免糖分解。
惰性分离胶促凝管(如金黄头盖管)标本离心后48小时内稳定。
运输要求
送检时避免强光照射、避风、避雨,防冻、防高温、防摇晃、防溶血。
标本需放置在专用试管架或试管盒中,防止倾倒或污染。
废弃物处理
使用过的采血针、采血管等医疗废物需放入专用容器内,进行无害化处理,防止交叉感染。